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7的博文

加拿大对原住民孩子的内宿教育是怎么回事?

小特鲁多去梵蒂冈面见教皇,要求教皇到加拿大来向原住民道歉,说加拿大的原住民已经等了很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加拿大一段暗黑的历史,从加拿大建国前就开始,搞了一百多年才结束。如今加拿大政府和原住民坐上了友谊的小船,以前所以干过一票的,都要出来道个歉。 这就是原住民子女内宿教育制度(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入籍的红宝书上都有提哦。 原住民子女内宿教育制度是怎么回事? 就是原住民都呆在保留区后,加拿大欧裔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加拿大全国远离原住民保留区的地方,集中建一些全日制内宿教会学校,原住民家家户户但凡有个小孩,就弄到这里来上学。 不是挺好吗? 非也。这些孩子年纪太小,还在不怎么记事的年龄,就被带走了。他们很多几乎没有再见过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长什么样,也不知道自己家在哪里。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现代文明知识”,并被培养成天主教徒、基督徒。这是加拿大政府搞的活动,政府出场地、出学校,加拿大的教会来组织教师,来做教材,来教育孩子。 除了跟自己的母体文化断根,其他不是挺好吗? 非也。实际操作中,大量孩子被虐待、性侵、死亡。根据维基上的资料,在1894-1908五年内,加西的原住民子女内宿教会学校里,死亡率是30-60%。也就是给他们教育了五年后,30-60%都死了。 原住民子女内宿教育制度,一直到六十年代才式微,但又被挖空运动给替代。最后一家原住民子女内宿学校,直到1996年才关闭。整个一百多年,大概30%的原住民儿童都弄进内宿学校了,人数大概是15万,至少死了6000个。 广为传颂的“温杰克”的故事 看具体的例子,印象更深刻。 1966年12月底,安省北部小城Kenora原住民内宿学校里,一个叫温杰克的12岁孩子逃了出来。他家所在的印第安保留区,距离学校600多公里。他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怎么走,就沿着太平洋国家铁路漫无边际走。 由于天寒地冻,又加上饥饿,最后死在了铁轨间,而前面不远就是一个火车站。 温杰克的故事报道后,唤起许多加拿大民众的良知。原住民内宿教育制度就一个个关闭了。 继之而起的“六十年代挖空运动” 内宿学校虽然关闭了,是不是孩子们从此就过上和父母团聚的生活呢?不是。又换了方法,把孩子带头,送给加拿大、美国

维多利亚节为什么叫May Two-four,以及十大意思

马上就是维多利亚长周末了。大家知道,在加拿大,它的正式叫法是“Victoria Day”,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但实际上,加拿大民间喜欢叫它“May Two-four”。 这是啥意思呢? 女王的生日是5月24日,不是应该表达为“May Twnety-fourth”吗?这实际上是加拿大人开的一个玩笑,“Two-four”语带双关,既指的是女王生日24号,也指这一天,是加拿大夏天到来开始喝啤酒的日子,The Beer Store里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啤酒,就是24支装的了,所以买这个酒,就叫“Two Four”。 如果你去买酒,对店员说“Can I have a twenty-four pack of bottled beer? ” 显得比较臃肿。直接说“A two-four”就可以了,加拿大人都懂的。但是出了加拿大就不可以,到了美国,就得老老实实说。否则就像买咖啡说“ a small double-double”一样,老美会好奇地看着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维多利亚节,本来是纪念女王生日。为了方便,设在每年5月24日之前的那个星期一,这样就可以连成一个长周末。加拿大人戏称为“May Two-four”,可能一部分人也有淡化君主制的意思。他们说,老太太1819年生,1901年去世,都已经100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庆祝她生日?(其实现女王生日的庆祝,也加入到这一天。现女王是4月21日生,和5月24日太接近,于是加拿大干脆把两位老太太的生日放在一起过。现女王自己是4月21日悄悄过,加拿大是维多利亚节一起过,英国公众则是在6月过。) 所以不如叫“May Two-four”吧? 可是并不尽如人愿,由于许多人把这个周末当做夏季开始,开始去Cottage,开始Barbecue,开始去Camping,开始去Beach,大家都狂买酒,加拿大国家公园和安省省立公园干脆禁止维多利亚女王这段时间喝酒。 从每年维多利亚星期一之前10天开始禁酒,直到星期一结束。今年算一算,就是5月12-22日。所以你注意了,如果你这个长周末订了Camping,在国家公园和省立公园内,是不可以喝酒的,抓到了要罚。 除了庆祝两个女王的生日(看烟花),以及夏天的开始,还有一个就是园艺植树了。因为维多利亚长周末往往是暮春,这个节日一过,加拿大就进入夏天,

加拿大雁坐月子和生宝宝的故事

如今又是加拿大雁(Canada Goose)生宝宝的季节,加拿大又盛传雁爸爸雄赳赳气昂昂追逐路人的故事,有一只雁爸爸护子心切,会错了意,甚至把一名骑自行车的渥太华女子铺到在地,把她摔成了脑震荡! 我老婆正在附近生孩子呢,你敢骑这么快?! 加拿大雁这么嚣张。是的,就是这么嚣张。他们在哪里出生,就一直把哪儿当故乡,等去美国娶了老婆后,每年春天飞回来,就在老家生宝宝。一般4月就是雁妈妈坐月子的季节,一坐28天,雁爸爸就在附近守着,谁敢靠近,轻则警告,重则铺倒! 而且他们认死理,不管他们当年出生那个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是停车场还是商场,他们照样在这做窝。那种牛气的感觉,好像在告诉你: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在这里了,你算老几? 他们也不像我们生孩子那么金贵,一般到了5月,娃娃破壳而出当天,顶多在妈妈怀里呆半天,然后就要跟随爸爸妈妈出街,跨过马路去下水。往往爸爸走前面,妈妈垫后,小宝宝们走中间。一家人慢悠悠的,斜眼都不瞧一下大马路上的汽车,开车的加拿大人只好都停下来,等他们一家过。 难道真的这么高傲? 也不是。在坐月子期间,雁爸爸和妈妈都羽毛脱了,不能飞行。他们就专心干好生孩子这件事。所以产前产后这段时间,不仅宝宝飞不了,爸爸妈妈也是飞不了的。雁妈妈坐月子自然是一个月一动不动,但是雁爸爸扑腾到半空攻击你,完全没问题。 孩子每次一般生4-8个,也不多生。然后一家6-10口就压马路去游泳。是的,宝宝当天还不到一天到,就要去学游泳,而且一下水就会,连教都不用教。 但是现在安省的加拿大雁也是“人口众多”,北美500万,南部安省独占50万,所以他们一出来,可能遇到别家的地盘。一到别家地盘,就会同样收到同类警告,大家都很自觉,在出生地东西左右一跑,就知道自己的地盘有多大,圈子在哪里。 宝宝们都记得自己的出生地。春天、夏天就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并开始慢慢跟着爸爸妈妈学习飞行。到了秋天,爸爸妈妈就会带他们飞到美国去,但毕竟路途遥远,他们还小,所以都在雁阵的中间。成人雁则轮换做领头雁,并在前后左右形成保护,扇动气流,那么小雁们就可乘风飞行,十分省力,跟玩似的。 到了美国后,经过一个冬天,第二年再飞回加拿大,他们就已经是少男少女了,可以开始谈恋爱。但是大雁相亲很谨慎,因为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是从一而终,除非配偶死了,才可以续弦。加拿大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