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Honest Ed's关闭,折射多伦多七十年风云变迁


581 Bloor St W, Toronto, ON M6G 1K3

今天,是2016年最后一天,也是多伦多著名地标商店"老实人埃德温折扣百货店"(Honest Ed's)关门歇业最后一天。从2017年1月1日起,陪伴多伦多人68年的这家老店,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将代之而起的,是当今多伦多如火如荼的Condo高楼大厦!

乍一听,你可能不知道Honest Ed's是什么,如果我们说到多伦多每年圣诞节免费发火鸡,一直发了28年,直到去年圣诞节,你就明白了,哦,原来是这家店,心中的温暖油然而生。

果然是“老实人”。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开店老实人的故事,可以说,他的故事和他的店,算是多伦多在战后以来的一个缩影了。



破产犹太移民

埃德温马尔维斯(下面简称埃德温),1914年生于美国,他们家是犹太人。父亲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了一家杂货铺,经营不善破产了。1923年,美国开始收紧犹太移民,许多犹太人转投了加拿大多伦多,他们家也是其中之一。

那时,埃德温7岁。当时多伦多已经有3-4万犹太人,在著名的Kensington Market附近,与唐人街比邻而居。华人一般在登打士街的制衣厂工厂,犹太人主要是开杂货铺。埃德温的爹,就在Dundas街上开了一家杂货铺,一家人住在店铺的楼上,并同时与当地犹太学校的学生分租。

埃德温戏称,这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和50人以下合用一个卫生间。可以想见,他们一家的日子,从美国到加拿大,一直都是很辛苦的。15岁时,爸爸去世,埃德温不得不辍学,经营父亲留下的杂货铺。长兄如父,他成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要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但是开杂货铺的犹太人估计太多,他们店的生意并不理想。埃德温就和发小辛普森一起,将杂货铺改成了干洗店,取名叫辛普森干洗店。当时多伦多有一个大型百货超市就叫辛普森,非常不爽他们的点名,埃德温指着自己的小伙伴说,“这是我们的辛普森,你们的辛普森在哪里?!”

霸气归霸气,可是干洗店的生意还是不好,埃德温不得已去找工作,给别人的店做店长和采购员。打工收入稳定,攒够了娶媳妇儿的钱,埃德温买了一辆老式福特汽车,大胆去追求汉密尔顿的一个电台女歌手安妮麦克林!

居然给他追到了!两人于1941年结婚。



旺夫的老婆

1941年的多伦多,已经有4.9万犹太人,聚居在Bathurst附近,犹太人已经成为当时多伦多最大的少数族裔。

自从娶了老婆安妮,埃德温感觉自己整个人生开始时来运转。两口子在犹太聚居区,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不好不坏,但埃德温已经有钱,可以给老婆买一份人寿保险。

1945年,两人生下长子大卫(David Mirvish)。男人三十而立,埃德温31岁,没什么大的成就,但至少有店有老婆有儿子了。他们的服装店也做不下去了,埃德温灵机一动,既然这么多犹太人开店生意都做不下去了,最后不得不倒闭,为什么不专门开个店,收购那些倒闭店铺的货物来大减价卖呢?

1948年,埃德温向保险公司兑现了老婆的寿险,换回了214元。214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买下了Bathurst/Bloor Street West街角一个地下室,开了一个大减价折扣百货商店--------Honest Ed's横空出世了!




Honest Ed's 亏本营销策略

1948年,埃德温已经34岁。他从其他清仓、倒闭的店铺,低价盘下人家的货,然后用橙色的箱子,一箱子一箱子装在自己的地下室商店卖!一个便宜十个爱,人们向潮水一样涌来。

其实有点像今天唯品会的模式哈。埃德温打出“诚实经营、绝对低价、绝不欺瞒”的口号。他还经常找一些商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把广告贴在店门口。在外行人看来,这是在“做亏本买卖”,但是对埃德温,却是一本万利的事,人们总是不断来他的店,扫这些便宜货,既然有了客流,那么销售流水,也就跟着上去了。

所以,他说他是“亏本营销”(Loss Leader)的创始人。到了五十年代,他年销售额已经上百万。有钱之后,埃德温把地上、周边的商铺、房子都买下来,不断扩大营业面积,号称当时“全球最大的折扣百货商店”。




要是当年他那总是开店破产的老爸,能看着他的今天,一定无比欣慰。

从1978年起,埃德温又创立了圣诞节免费派送火鸡的营销模式。你可以说这是营销,也可以说是慈善。因为他们两者皆是,相辅相成。从1978年起,多伦多人每年在圣诞节前夕,排着长队在店门口领免费发放的火鸡,人们也交口称颂“老实人埃德温”,真的是个好老实人。

因为年年如此,甚至市长、名流每到这一天,也去做义工帮助发火鸡,Honest Ed's在多伦多如雷贯耳,他的店铺成为多伦多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多伦多的地标之一。




旺夫的老婆再次影响埃德温

我们知道,埃德温父子后来开设了许多剧院,多伦多的许多剧院,都是他们家族的。据说,埃德温是个从不看戏的人,15岁辍学堪称文盲对吧,他是怎么去投资剧院的呢?

让我们再次回想一下他的老婆,嫁给他之前,是汉密尔顿一个电台的女歌手、音乐人对吧?

话说五十年代,埃德温把自己店周边的物业买下来,扩大卖场后,想把自己物业上那些维多利亚建筑拆除了,改建成停车场,这样会有更多有车一族来购物,进一步做大销售额。他这是商人的想法,没有错对吧?可是在向市政府申请牌照时,被驳回了。

老婆安妮就劝他,说周边有好多音乐家、画家、艺术家怪可怜的,不如低价租给他们。爱老婆的埃德温同意了。于是Honest Ed's周边,成了多伦多东部一个艺术乐园,叫“米尔维斯村”,用的就是埃德温的姓。街面上的店铺,也开起了画廊、书店、乐器店等。连埃德温的儿子大卫,年轻时候也在那里捣鼓了一个画廊,作为练手。



投资多伦多的剧院

埃德温虽然不看戏,但是发现这些穷人艺术家多了后,这块区域就有了艺术气息,相应的剧院、餐厅、酒吧,却是高消费的赚钱生意。

1963年,他以25万加元,盘下了多伦多国王西街的皇家亚历桑德拉剧院(Royal Alexandra Theatre)。根据他经营Honest Ed's的经验,一边做戏剧,一边把剧院周边的物业买下来,都变成自己的产业,然后围绕着剧院开餐厅、酒吧、咖啡厅。

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生意头脑。

Honest Ed's折扣百货店,相当于一个Cash Cow,不断给埃德温输送现金、财富,让他可以扩展他的娱乐产业。1982年,他以123万加元,买下英国伦敦的The Old Vic剧院,也如法炮制。

埃德温成立了米尔维斯戏剧公司,还自制戏剧,在多伦多、伦敦、纽约百老汇上演。因为仰慕戴安娜王妃,1993年,在皇家亚历桑德拉剧院边,又建成豪华的威尔士王妃剧院(Princess of Wales Theatre)。

2006年,埃德温和安妮,在威尔士王妃剧院,举行了65周年纪念,当时多伦多市长苗大伟和众多名流,都出席了这一庆典。

2007年,埃德温去世,享年92岁。她的妻子安妮,则于2013年去世。



长子大卫续写辉煌

长子大卫米尔维斯继承了家族企业后,继续在剧院上展开手脚,于2008年,同时买下多伦多的松下剧院(Panasonic Theatre)和佳能剧院。为了纪念父亲,佳能剧院改名为埃德温米尔维斯剧院。

从2000年开始,大卫也开始涉足房地产业。2005年,投资将国王西街一号银行大楼,改建为Condo。他于2004年获得多伦多大学荣誉学士学位,2012年做了圭尔夫大学校长。







Honest Ed's的终结与Condo的兴起

米尔维斯家族,能在多伦多和伦敦拥有五家剧院,成为戏剧大亨,饮水思源,一切开始于1948年的Honest Ed's折扣百货店。

不仅仅这个百货店是他们家的产业,整个米尔维斯村,都是他们家的,占地1.8公顷。可是时光荏苒,今时今日,多伦多已经与往日大不相同了。

在附近Dufferin开了一家大型Walmart超级中心,Honest Ed's必将受到无情的碾压。许多人一年到头都去沃尔玛买东西,只是年终了才来排队领免费火鸡。加上多伦多越来越像个亚洲城市,一座座Condo拔地而起,于是,在2013年底,大卫终于决定,把他爹一手打拼的Honest Ed's卖了!

是整个米尔维斯村1.8公顷的土地加物业,卖给温哥华的房地产集团西岸集团(West Bank)。卖了多少,大卫没有透露。坊间传闻是1个亿!一个小目标而已。




西岸将借用在寸土寸金的温哥华发展Condo的经验,把这里改建为一个Condo商住群。因为设计开建需要时日,大卫将Honest Ed's 反租了三年,继续经营,每年圣诞节也照样派发免费火鸡。

火鸡发放到去年,今年就是最后清仓了。今天是Honest Ed's最后一天,许多多伦多人,小时候刚移民加拿大、定居多伦多,就在这家店买东西,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将朽之人,充满了时光荏苒之感叹。今天许多人去最后逛一逛这家店,并拍照留念。

从今而后,你只有从照片上去追溯Honest Ed's的故事了。因为埃德温爱老婆和投资剧院嘛,所以这家店的招牌,用了两万三千个灯泡,做成剧院的样子,晚上十分亮眼!多伦多人曾经迷路,一旦走到这个像大剧院的大招牌面前,一下就知道自己的方位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加拿大五大硬币里有趣的小故事

加拿大五大纸币的故事有趣吧?我们今天就一鼓作气,顺便再讲讲加拿大五大硬币的故事。这样,加拿大所有现在流通的货币就都心中有数了。也可以讲给孩子听哦,一定感兴趣的。 咦?不是有六种硬币吗?不是的。以前有一分钱(penny)的,从2013年起,加拿大一分钱退出流通了,现在商品标价照旧,但是在付款时四舍五入了,尾数都是5分钱。所以现在加拿大货币最小单位是5分钱。 目前有五分钱(Nickel)、1毛(Dime)、2毛5(Quarter)、一元(Loonie)和两元(Toonie)五种。看上去有的黄,有的白,你别被骗了,以前是用银子做的,后来又铜做,再后来用镍做,现在都是用钢做的,混了一点镍或铜进去,所以现在的加拿大硬币,其实就是钢镚儿。为啥?还不是加拿大政府想省钱,钢镚儿是最便宜的。就好像纸做的50元、100元你也得认,这就是法定货币。 所有钢镚儿的正面,都是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背面则是一些不同的小动物或植物。一分钱虽然已经退出流通了,我们还是提一下,背面是加拿大的象征----枫叶。加拿大旧版的硬币里,最贵的是1936年带个点的一分钱。因为当年乔治五世去世,准备开始用爱德华八世的头像做新币,没想到这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退位,给了弟弟乔治六世,于是那一版毁了,重新以乔治六世头像来设计。目前已经全球仅存4枚1936年带点的一分钱硬币,拍卖价高达40万美金一枚。 5分钱,英文昵称叫Nickel。加拿大有一个国际知名的乐队,叫Nickelback,就是“五分钱乐队”。当年其中一个主创在星巴克工作,经常给人找5分钱零钱,“Here's your nickel back.” 于是乐队就用五分钱找零取名。 加拿大五分钱的背面,是一只海狸(Beaver)。海狸是加拿大的象征之一,就好像丝绸、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当年英法殖民者能在加拿大这片土地立足,就是靠了与印第安人做皮毛生意,并挑动他们之间为争夺beaver皮毛的战争。所以,没有beaver,就没有加拿大的今天。 多伦多的著名国际品牌Roots,也是用的beaver做logo。 加拿大一毛钱硬币,是加拿大尺寸最小的硬币,不仅比5分钱小,比1分钱都小。你肯定会问为什么?因为很久很久以前,硬币与它价值相当,一分钱是铜做的,5分钱是镍做的,1毛钱自然是银子做的。银币

关于北美的路权,我们来小小普及一下

国内的人来北美开车,不仅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往往还没有路权概念,造成许多驾驶风险。比如前一段时间有广东游客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自驾游,因为忽略了Stop Sign,左转时撞上了达拉斯小牛队的巴士,自驾车上三位中国同胞身亡,还要负全部责任,是不是很悲催呢?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北美的路权概念。首先,我们要知道,交通指示牌,就是按照路权设计的,你遵守交通指示牌,就是遵守路权。比如上面的那个Stop Sign,就是提醒和指示你了路权,让你等直行车辆先过,否则不仅有危险,出了事儿责任还算你的。 但是我们要活学活用,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些指示牌,以及当没有指示牌时,我们应如何做,这就需要在我们在脑海里植入路权概念。 守规矩 可能在北美驾驶,是最符合一个道德社会的标准了。由于道德、交规、指示牌、警察、罚单及保险的综合作用,北美人在交通驾驶上,可谓是个“道德楷模社会”。因为恩威并用,大家知道不遵守的危险,包括肉疼和money疼,再加上体验到人人遵守交规的甜头,大家在开车上,还是很守规矩的。 人大于车 第一个规矩,就是弱势群体优先。加拿大人往往停下车来让过路的鸭子,就是因为鸭子是弱势群体。甚至让鸭子比让人还主动,为啥?因为人比鸭子强势一些。 同理,在让人里,加拿大人开车让盲人、残疾人、大肚子孕妇、推娃娃车的妈妈、小朋友、孩子、学生又多一些。因为他们比正常人、成年人弱势。 人是经不起车撞的,所以车要让着人,哪怕是个正常人、成年人。所以永远是车让人,而不是人让车。那你说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怎么办?理论上我们还是要让,虽然撞死了你不必负责,但撞死一个小鸡小鸭都是罪过,人何以堪?能避免则避免。他不遵守交通规矩,是他的罪过,但咱不要再添上一笔好吗? 同理,自行车虽然也当做车辆,但比汽车还是弱势,所以我们开车也让着自行车。同理,在多伦多西北地区经常会遇到马车,我们也让着马车。但是特别地,公共汽车比私家车大,但遵守第二个原则。 公大于私 第二个原则,就是公大于私。我们说北美驾车是个道德社会嘛,所以公大于私很好理解。所以巴士虽然比小轿车大,但由于巴士是公家,我们要让巴士。同理,我们要让所有服务于大众的emergency vehicle,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但是只是当他们闪灯或鸣笛的时候,如

加拿大(多伦多)索马里难民中诞生的“当代黄家驹”

如今一提起索马里,我们就想到战乱纷飞,哀鸿遍野,当然我们还想起七国禁穆令,也想起许多索马里难民从美加边境越境进入加拿大,对了,我们还想起,加拿大当今的移民部长,就是个16岁逃避战乱,辗转投奔加拿大的索马里难民。请见 《新励志典型:他是如何从一个索马里难民小伙,做到加拿大移民部长的?》 。 但是,你知道在北美索马里裔里,最有名的,却不是这个新移民部长。那是谁呢?这个人不在别处,正是在加拿大,正是在多伦多!我们一说起最有名的多伦多人,我们立即想起黑人Drake对吧?请见 《当今全球最有名的多伦多人是谁?》 。此外还有一个黑人The Weeknd。但是,我们说的这个来自索马里的黑人,与Drake和The Weeknd一样,同样是加拿大是多伦多的骄傲,他就是----- “索马里裔的黄家驹”--------克南(K'naan Warsame)!   什么,你没听说过克南? 那么你必然听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旗帜飘扬》(Wavin' Flag)。这首脍炙人口、享誉全球、至今传唱的歌曲,就是克南创作和演唱的。 这首歌,激情四射,热血沸腾,表达了对非洲这片充满战火、贫穷和落后的土地不离不弃的热爱。许多黑人同胞,一听到这首歌,仍然会热泪盈眶。 它不仅激励了很多人,而且也在海地大地震赈灾中,鼓舞人心,发挥了巨大作用。 克南的很多歌,都有这样的特点,既是一首歌,又像一首诗,还带有说唱,还带有浓郁的非洲气息。它们表达了爱、平等、进步等主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堪称当之无愧的“索马里裔的黄家驹”。 克南一家如何来到加拿大? 克南于1978年出生于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一个艺术家庭。他的名字,在索马里语中,是“旅行者”的意思。爷爷是索马里著名诗人,姑姑是索马里最有名的歌星之一。可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无可避免卷入索马里的战乱之中。 他年纪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先跑到了美国,在纽约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辛辛苦苦打工挣钱,汇钱给家的同时,也寄了一些美国黑人说唱歌曲给他。索马里的孩子都是不懂英文的,克南就是通过这些英语说唱歌曲,自学了一点英文。 在摩加迪沙,他8岁就开过枪。12岁时,三个玩伴被一个年纪稍大的一点孩子用枪打死,他侥幸逃脱。有一次,他们在学校操场玩,从外面丢进来一个东西,他们以为是土豆,其实是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