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出门,迎面走来一个加拿大老人,胸前佩戴一枚小红花。这个小红花像罂粟一样鲜艳,在冬日的寒风似乎在讲述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孩子会问:那是什么花?他们为什么会戴这个? 问得好。这个花形状和鲜艳都像罂粟,但其实是和罂粟同科不同种,就好像有些人把加拿大雁当做鸭子一样,因为他们都是鸭科,看着很像,而这个花和罂粟都属于罂粟科。 它叫虞美人。鲜艳、浓烈,全身拥有剧毒。汉语中这个名字来自霸王别姬。西楚霸王的爱姬虞姬自刎,她死的地方长出血红色的小花,于是大家叫这个花虞美人。应为虞美人的凄美故事,后来《虞美人》成为宋词的一个词牌名。最有名的一首《虞美人》是南唐李后主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在中国的故事,也是非常凄美不是吗? 为什么老外纪念一战、二战盟军阵亡将士,也用虞美人花呢?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场,是比利时南部和法国北部的法兰德斯战场,在这里盟军死伤无数,壕沟里流淌着鲜红的血,偏偏战地上又盛满了虞美人花。 来自安省圭尔夫的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中校亲眼目睹22岁的年轻战友阿雷克斯赫尔墨的牺牲,第二天写了当时就广为流传的著名诗篇-----《在法兰德斯战场》: "在法兰德斯战场虞美人迎风开放 开放在十字架之间,一排排一行行 大地是你的色彩, 云雀依旧高歌,展翅在蓝蓝的天上 可你却难以听见,因为战场上枪炮正响 我们死去了,就在几天之前 我们曾经拥有生命,沐浴曙光又见璀璨夕阳 我们爱人也为人所爱,可现在却安息在 法兰德斯战场 继续和敌人战斗吧 颤抖的双手递给你 那熊熊的火炬;勇往直前,将火炬高扬 如果对我们的信念失去信心 我们将不得长眠,尽管虞美人染红 法兰德斯战场" 约翰麦克雷,出生于安省圭尔夫,多伦大学医学院毕业,并曾在金士顿的皇家军事学院受训为炮兵。他曾在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医院工作,并在麦吉尔大学任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时身为炮兵、医生和教师的约翰麦克雷,成为加拿大第一炮兵旅的军医。战争第二年,他亲自目睹了好友赫尔墨被炸死,在埋葬战友后,他写下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在法兰德斯战场》,并在当年底发表在了英国伦敦杂志《Punch》上,轰动世界。但他本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