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在中文课本上就学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的故事,却不曾想到,爱迪生的童年,与我们加拿大,与我们多伦多如此之近。
爷爷是保皇党
爱迪生的爷爷本来住在新泽西州,是个保皇党人,美国独立的1783年,爷爷塞缪尔投奔现在加拿大的新苏省。在马歇尔城(Marshalltown)生下来爱迪生的父亲。1811年,在父亲7岁那年,举家搬迁到上加拿大,住在今天安省西南埃尔金郡的维也纳村(Vienna)。
爷爷忠于英王忠于加拿大,在1812年战争中加入米德塞克斯第一义勇军,做了民兵队长,抗击美国入侵。
父亲是造反派
1804年,爱迪生的父亲小塞缪尔爱迪生在新苏省马歇尔城(Marshalltown)出生,是地道的加拿大人。爱迪生爷爷是保皇党是1812年抗美战争的英雄,但父亲却是个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激进人士。他于1837年参加了由多伦多第一任市长威廉麦肯锡领导的造反。造反失败后,带着老婆孩子流亡美国,在伊利湖南岸俄亥俄州的米兰镇定居。
爱迪生的爷爷就住在伊利湖北岸的加拿大,父子俩也算隔湖相望。1847年2月11日,在米兰镇生下伟大发明家爱迪生。
休伦港的童年
爱迪生幼年时,当时在加拿大五大湖区、圣劳伦斯河流域及美东地区,有一大铁路公司,叫Grand Truck。铁路从休伦港打通到底特律到米兰镇,爱迪生一家就搬迁到休伦港(Port Huron)。就是如今加拿大萨尼亚市河对面的城市。
(安省萨尼亚市蓝水桥对面的爱迪生铜像)
那年爱迪生七岁。虽然我们现在都说爱迪生是天才,但在小时候却被老师说愚蠢。因为他经常问类似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老师认为他天生愚钝,爱迪生才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劝退学。还好爱迪生的妈妈本人就是个小学教师,于是爱迪生的妈妈就在家自己教孩子读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爱迪生接触到化学,产生浓厚兴趣,自己还做起了实验。
休伦港-底特律火车上的报童
由于家境困难,爱迪生12岁时就到休伦港到底特律的火车上卖报。除了卖报纸,他还是不是捣腾点糖果、蔬菜什么的。他上午一大早就坐火车去底特律,晚上坐最后一班火车回休伦港的家。
那时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火车上的乘客都想看战争最新信息,聪明的小爱迪生就自己印刷了一份报纸,叫《Grand Truck先驱报》,和其他报纸一起卖,为自己攒了人生第一桶金。用这些钱,他在火车上开辟了一个小小实验室,在卖完报纸的空隙在火车上做实验。不想一次火车剧烈抖动打饭了桌上的白磷,车厢起火。愤怒的列车长狠狠给了他一耳光,导致耳聋。他也因此被逐下火车。
小小电报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能在火车上卖报纸的爱迪生,就在火车站卖。14岁那年,他在火车站救了一个差点被火车撞到的三岁小男孩,没想到他是火车站站长的儿子。
火车站站长知恩图报,教爱迪生学习电报。1863年,16岁的爱迪生终于得到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成为Grand Truck铁路公司的一名电报员。Grand Truck公司的总部在蒙特利尔,在多伦多也有办公室。爱迪生先后在莱姆顿郡和斯特拉福德市的火车站工作,也曾在圣玛丽的火车接驳站工作。
爱迪生在斯特拉福德
我们现在一提起安省的斯特拉福德,都知道是贾斯汀比伯的家乡,此外也与莎士比亚的家乡同名,因而以一年一度的莎士比亚节闻名。其实,斯特拉福德还有另一个更大的名人,就是爱迪生。
(爱迪生当年曾工作过的圣玛丽接驳站)
爱迪生曾在斯特拉福德火车站做电报员,做了近两年。他做的是夜班,12小时。主要职责,是在火车来时接收和发出电报信号,避免两个相对的火车相撞。大概每小时发送一次。月薪是25美金。
他当时住在46 Ontario St., Stratford。由于做实验太投入了,他白天几乎不睡觉,到了夜里上班就老打瞌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发明了一个设备,可以每隔一小时自动发送安全的电报信号。可是有一天晚上,他睡着了,忽略了一辆火车发送来的进站信号,没有及时发送给指挥中心,于是另一辆反方向的火车也进站,导致两辆货车差点相撞。
逃回美国
那是1866年,他19岁的时候发生的事。本来他要到公司在多伦多的办公室接受处理。爱迪生感觉不妙,就坐反方向的火车,去了萨尼亚,再偷偷逃到河对岸的老家休伦港,逃回美国去了,重新找工作进了西联公司。
这是一段不光彩的故事,所以在美国版的爱迪生故事里,少有提及在加拿大的这段经历。但从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爱迪生是多么爱做实验爱做发明创造。化学和电报,给他打开了科学之窗,从此走上伟大发明之路。
评论
发表评论